石家庄电动叉车制造商
在10.29-11.1刚刚结束的上海汉诺威展会上,我们发现电动叉车成了唱戏的主角,参展的石家庄电动叉车制造商数量多于内燃叉车制造商,电动叉车展位的观众人流量和热度也明显多于内燃车,前相比之下内燃叉车已经稍逊风骚。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部分参展的内燃车制造商也携带了一两款电车参展。
这次展会也明显的释放出了一个信号:电动叉车的王国时代已经来临。在过往的十年中,电动叉车始终作为一种叉车的附属品而存在,由于市场的不成熟性,需求量小、价格昂贵决定了其只能屈居幕后;而往后的十年内,石家庄电动叉车则会作为一个主角,逐渐走向前台,展露锋芒。我们细数进入21世纪后叉车的发展历程,整个国内叉车的需求从2000的两三万台增长到了现在的20多万台,这是一个爆炸式的数据增长。但随之而来的从业者逐渐增多,造成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的加剧,造成了今年内燃叉车市场下滑的局面。虽然国内叉车市场仍然保持了巨大的容量,但是制造商们制造成本的不断攀升,价格竞争的持续恶化,造成了利润的下降,大多数内燃车制造企业已经处于一个竞争无力、销售下滑、利润亏损的地步。内燃车制造商们已经完全处于一个自残的境地,盲目的求量,过度的扩大产能,不注重市场调研,不注重技术研发,是企业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市场总有回归理性的时候,市场在某种需求上总有饱和的时候,如果不能创造和刺激、引导新的需求产生,那就会出现生存危机了。试想:没有利润的支撑,企业拿什么来做科技研发和创新,拿什么来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大多数的石家庄电动叉车制造商们弄明白这个问题时,已是两岸杀声啼不住,叉车已经万重山。内燃叉车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2011年的合力杭叉均已达到7万台的销量,与第三名的1万多台,拉开了近4倍之多。从市场法则来说,如果当行业的名和第二名的销量达到第三名的3-4倍时,就说明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一般情况下已经很难改变。从品牌影响力来说,杭叉合力也已占领了客户群的前两位心智。正如同林德丰田在高端客户群心智的排名一样,品牌格局也已形成。
那么,出路在哪里?大家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转向了电动叉车领域,这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国内的一些先行者,早在几年前就已有人开始电动叉车的研发和制造了,凭借他们专业的制造水准和先行的技术研发,在石家庄电动叉车的制造领域已经超越了国内的内燃车制造商们。内燃车制造商们凭借其原有的渠道优势,正在加速研发或以OEM、或并购的合作形式,进入电动叉车的销售市场。随着欧债危机的恶化,我们预计明年的叉车市场还会下滑,届时行业洗牌或并购的现象还会频繁出现。而一些专业的电动叉车新进入者还在不断的涌进来。2012的上海汉诺威展已经表明了这点。
石家庄电动叉车制造商